老年人跌倒预防科普

预防坠床跌倒十知道-.jpg

一、跌倒的危害

跌倒可能引发骨折、脑外伤、长期卧床等问题,尤其对老年人、孕妇、儿童等群体风险更高。数据显示,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致死的首位原因,需引起重视。

 

二、跌倒的常见原因

内在因素

年龄增长:肌肉力量下降、平衡能力减弱、视力退化。

慢性疾病:关节炎、帕金森病、糖尿病、低血压等。

药物影响:降压药、安眠药、抗抑郁药可能引起头晕或嗜睡。

 

外在因素

环境隐患:地面湿滑、杂物堆积、楼梯无扶手、照明不足。

行为习惯:突然起身、单手拎重物行走、穿不防滑的拖鞋。

三、预防跌倒的关键措施
1. 增强身体素质

坚持锻炼:每周3次平衡训练(如太极、瑜伽),增强下肢力量(靠墙静蹲、抬腿练习)。

补充营养: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,蛋白质维持肌肉量。

定期体检:检查视力(每年1次)、调整可能致晕的药物。

2. 优化居家环境

防滑处理:浴室铺防滑垫,马桶旁加装扶手。

清除障碍:电线收纳整齐,常用物品放在易取位置。

光线充足:夜间使用小夜灯,楼梯、走廊避免昏暗。

3. 培养安全习惯

慢起慢行:起床时先坐30秒再站立,避免突然转头。

穿戴合适:选择鞋底有纹路的平底鞋,避免高跟鞋或松垮拖鞋。

善用工具: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时确保握把防滑,雨雪天减少外出。

4. 特殊人群注意

老年人:避免登高取物,建议家人陪同就医。

孕妇:穿低跟支撑鞋,避免提重物。

康复患者: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。

四、跌倒后的正确处理

保持冷静:尝试缓慢活动手脚,判断是否受伤。

侧身翻身:若无法起身,用肘部支撑转为侧卧位,减少窒息风险。

及时求助:使用紧急呼叫设备(如智能手环)或电话联系家人。

就医检查:即使无外伤,也需排查内出血、骨折等隐患。

五、心理建设

部分人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,反而导致肌力下降。建议在安全环境下循序渐进锻炼,必要时寻求康复师帮助,打破“恐惧-虚弱-更易跌倒”的恶性循环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